这场企业工会经费缴纳宣传活动“讲干货”
这场企业工会经费缴纳宣传活动“讲干货”
这场企业工会经费缴纳宣传活动“讲干货”
青海喜马拉雅地毯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生产车间,工人(gōngrén)正在检查机器。本报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
可可西里生产车间内(nèi),工作人员进行牛肉干制作加工。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王菲菲
民营经济(jīngjì)是推进供给侧(cè)结构性改革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。
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,主动(zhǔdòng)靠(kào)前纾困解难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(huánjìng)……无论是政策加码、产业协同还是创新发展(fāzhǎn),发展民营经济的背后都需要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引导民营企业在推动青海经济行稳致远中健康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4月8日(rì),青海省(qīnghǎishěng)发展和改革委(wěi)员会举办2025年首期“青海民营经济茶座”, 来自三次产业、大中小型、重点行业领域的7名民营企业家代表和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“面对面”,既敞开心扉,畅谈企业发展前景(fāzhǎnqiánjǐng),直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,也坦诚相见(tǎnchéngxiāngjiàn),围绕当前优化民企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各抒己见,提出(tíchū)意见建议,氛围轻松而活跃。
一场座谈会、多项贴心服务(fúwù),聚焦解决民营企业“急难(jínàn)愁盼”,不仅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,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有信心。而这只是青海精准(jīngzhǔn)助力民营企业茁壮成长的一个缩影……
“这次政策送得很及时,送到了我们(wǒmen)心坎上,缓解了压力,也提振了我们的(de)信心。”民营经济茶座上企业家们激动地谈到。在采访中,记者(jìzhě)得知,大部分企业家是为政策而来,如何享受到最好的政策帮扶(bāngfú)?能得到怎样的资金支持?这些疑问,现场都有了答案。
统筹资源(zīyuán)力量,破除发展壁垒,推动政策兑现,精准靠前服务。青海省以多种形式开展与民营企业常态(chángtài)化沟通交流,主动服务企业。
从去年开始,省发展改革委已连续举办两期青海民营(mínyíng)经济茶座。这是青海建立与(yǔ)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(yīxiàng)务实举措。
“聚焦经营主体反映较为集中的政策兑现、融资支持、市场开拓、要素保障等重点(zhòngdiǎn)问题,构建政企多层次(duōcéngcì)沟通交流(gōutōngjiāoliú)机制。着力打通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,确保企业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,应享尽享。”省(shěng)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谈到。
为着力推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(róngzīnán)、融资贵(guì)问题,省发展改革委不断强化政策(zhèngcè)引领,加强政策宣介,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和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,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。4月27日,“聚金融活水·助民企远航”民营经济融资对接(duìjiē)会召开,切实加强民营经济与(yǔ)金融机构融资信息对称,推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。
据统计(jùtǒngjì),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公开征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66.7亿元(yìyuán)。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摸排工业企业融资需求176亿元,衔接各(gè)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联系有融资需求的(de)民营企业,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“上门服务”。依托“青信融”平台(píngtái)快速开发上线融资需求对接(duìjiē)系统,精准摸排对接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,截至目前已对接企业39192户(hù),协调各银行机构为13118户企业授信149.33亿元,累计为12976户企业放贷104.16亿元。
不仅是资金支持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(fāzhǎn)壮大,对于民营企业来说,既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,也需要强信心(xìnxīn)的政策和举措。青海畅通民营企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,创新沟通(gōutōng)协商形式,协调(xiétiáo)解决发展难题,维护企业合法权益,着力打通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。
如何为民营企业“保驾护航”?青海以“三”“四”“七”打底(即:坚持“三个导向”,推动同向发力;强化(qiánghuà)“四级协作”,推动同力共举;建立“七项机制”,推动同频共振),当好民营经济(jīngjì)(jīngjì)“护航员”与“服务员”,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(fāzhǎnzhuàngdà)的政策举措,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更(gèng)多积极力量。
“以前是(shì)企业找政策(zhèngcè),现在是政策找企业。”青海大美中药(zhōngyào)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贵利发出了感慨:“近年来,我们(wǒmen)切身感受到了营商环境(huánjìng)的变化。在政府引导下,多元化参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,推广应用新型产业发展模式,提升中医药产业链水平,健全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,推动科技创新,加强对外交流。”
依托青藏高原中药材资源,大美中医药(zhōngyīyào)将技术进步(jìnbù)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(qǐyè)发展的核心,通过与省内外专家和科研院校合作,推动产学研结合。
青海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(dǎngzhōngyāng)关于(guānyú)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,坚决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始终坚持(jiānchí)“三个导向”,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充分(chōngfèn)享受惠企政策,实现三次产业全涉及、重点企业全覆盖,做到应帮尽帮、能帮尽帮。
其中,着眼(zhuóyǎn)服务“零距离(língjùlí)”,沟通“零障碍”,青海省推行企业直报和联络员前端收集、问题诉求分级(fēnjí)分拨督办、职能部门末端办理的(de)问题处理模式,推进岗位前移、服务前伸,更加(gèngjiā)注重聆听经营主体个性化需求,变“政府端菜”为“企业点菜”,真正做到政企直面沟通、诉求直办答复、服务直达现场。
“建立健全‘党委政府(dǎngwěizhèngfǔ)主导+行业推进+工作小组(zǔ)+联络员’的(de)‘四级协作’体系,让企业家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注,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”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设立(shèlì)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办公室,督促(dūcù)推动问题有效解决;按三次产业分类,设立农牧业、工业、能源(néngyuán)、建筑业、服务业5个专项组;从各级机关选派懂(dǒng)政策、懂业务、能力强的干部为助企联络员,实行‘一对一’服务。”
同时,坚持精准性和广泛性相结合,建立“七项机制”,全方位加强政企沟通、全天候解决困难(jiějuékùnnán)问题(wèntí)、全过程助力发展壮大(fāzhǎnzhuàngdà),实现有求必应、有诉必答。
“我们还推行‘七问工作(gōngzuò)法’,精准对接经营主体需求,坚持从(cóng)个案和整体上及时掌握制约经营主体发展(fāzhǎn)痛点难点卡点,推动解决一类问题、受益一批企业、助力一个行业(hángyè)。”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据统计,700余名“税费管家”帮扶12万余户经营主体(zhǔtǐ);52家律师事务所深入(shēnrù)4500余家重点企业,提供相关法律服务近6000次;1万余名(wànyúmíng)助企业联络员深入经营主体开展调研2.3万余次(wànyúcì),通过“七问”全面了解掌握经营主体所想、所感、所需、所盼。
无论是传统产业的(de)(de)转型升级,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、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,民营经济(jīngjì)发展舞台广阔。如何(rúhé)让民营企业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显身手、大有作为,成为真正的创新引擎,青海正从多维度出发,擦亮民营经济“金名片”。
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用好本地资源禀赋(bǐngfù)至关重要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青海顺势抢抓机遇,大力发展绿色算力(suànlì)。
引项目、聚企业、延链条(liàntiáo),一个个绿算项目在青海落地开花,绽放蓬勃昂扬的无限生机。聚焦做好“绿算+绿电”融合发展文章,2月(yuè)26日,西宁开发区与国内数字化算力头部企业新华三(H3C)在北京正式签约(qiānyuē),计划(jìhuà)总投资70亿元,在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打造“青海图灵小镇(xiǎozhèn)”。
时隔四个月,回想起年初项目签约落地到现在(xiànzài),新华三集团青海代表处总经理张功说(shuō):“作为青海数字经济发展(fāzhǎn)一路同行的重要见证者、参与者,新华三集团在青海的发展中,各地区、各部门为我们营造了(le)良好营商环境。”
为全力促成图灵小镇落地西宁(xīníng),西宁开发区认真(rènzhēn)研究省市绿色(lǜsè)(lǜsè)算力、绿色能源和支持(zhīchí)政策优势,精准把握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方向,瞄准国内行业龙头企业,多次对接,主动拜访,叩门招商,紧盯不放,针对企业落地诉求,制定针对性政策支持措施,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,最终达成合作共识。
同样(tóngyàng),正平智算(zhìsuàn)(青海)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(fùzǒngjīnglǐ)王蕙也有同样的感受:“青海的营商环境优秀,重商、亲商氛围浓厚,让我们坚定了在这里投资兴业的信心。”依托青海省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,其核心项目昆仑算电协同示范产业园一期,规划(guīhuà)总算力规模达3000P。
民营经济焕发蓬勃生机的背后,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。5月(yuè)12日至(rìzhì)19日,青海省赴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(huódòng),累计签订意向投资协议24项,面对面向335家民营企业及商协会代表(dàibiǎo)宣介青海省营商环境优惠政策、独特优势和投资兴业磁力。
值得关注的是,围绕“四地”建设主战场、绿色算力新赛道,青海省谋划(móuhuà)建立了《2025年青海省招商引资项目(xiàngmù)储备库》,构建“传统产业迭代升级+新兴产业集聚成势+未来产业前瞻(qiánzhān)布局”的立体化(lìtǐhuà)招商格局,奠定招商引资保障基础。
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,事关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。
实施常态化助企暖企是(qǐshì)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(jīngjì)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,青海正走出一条全方位、广领域、多维度服务民营经济的“新路径”,进一步优化助企暖企平台功能,拓展助企暖企服务范围,纵深推进常态化助企暖企,持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(nèishēng)动力和(hé)创新活力,为(wèi)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。
《青海日报》(2025年(nián)06月11日 第6版:省内要闻)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(rìbào)原创稿件,未经(wèijīng)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