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南安石材产业绿色转型之路

体育正文 67 0

南安石材产业绿色转型之路

南安石材产业绿色转型之路

  5月22日(rì),《石材机械(jīxiè) 多线切割机》团体标准在南安市水头镇正式启用,针对设备安全、工艺参数、能耗指标等18项内容,对石材线锯切割行业的(de)装备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了标准。

 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石材企业加工(jiāgōng)所产生的(de)石粉治理,是大多数南安(nánān)石材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。传统切割技术成材率不高,而且耗电量高、噪声大、产生的废石粉多。而南安组织攻关的石材线锯切割技术,可以(kěyǐ)将(jiāng)石粉产生量降低80%,能耗降低30%,噪声降低30分贝,真正实现降本增效、绿色智能。

  曾经粗(cū)放的“石头经济”,正在创新技术的点化下,重塑一条低碳、高效、可持续的价值链。细如发丝的切割线(xiàn),锯开的不仅是对石材产业“粗、笨、重”的刻板印象,更是其(qí)通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(wèilái)之路。

  石材线锯设备在第24届中国(南安)水头国际石博(shíbó)会上亮相。

源头减量:线(xiàn)锯落,尘埃定

  日前(rìqián),记者步入磊扬石材有限公司(下称“磊扬石材”)车间(chējiān),没有见到想象中的“大刀阔斧”和(hé)尘埃飞舞,而是看到一台5米高的线锯设备在平稳运转,声如溪流。

  如今,人们对这种线锯设备的加工能力已经没有多少争议。但在5年前(niánqián),谁(shuí)也不相信这种源于光伏行业的线性切割设备,竟(jìng)能够运用在石材加工上。

  回忆之前的加工场景,磊扬石材总经理曾惠腾(cénghuìténg)深深地感慨:“过去的车间石粉弥漫,噪声高达130分贝,面对面喊话都(dōu)听不清,非常(fēicháng)不利于员工的健康安全。”

  曾惠腾坦言,更让他揪心的是,企业订单量攀升的同时,因石粉污染(wūrǎn)带来的环境压力也同步陡增(dǒuzēng)。

  2018年(nián)开始,磊扬石材便(biàn)联合多家石材企业在厦门成立品河科技公司,专攻线锯新技术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技术人员在观察硅片切割时发现,硅片硬度与大理石(dàlǐshí)、玄武岩等相近,却可以用线锯切得很薄,切缝很细,浪费很少。他们从中获得灵感,尝试(chángshì)用线锯切割大理石等板材,一举成功(chénggōng)。

  “线锯设备(shèbèi)对企业和环境都相当友好。”曾惠腾给(gěi)记者算了一笔“绿色账”:以高端大理石为例,设备更新(gēngxīn)后,每立方米板材(按1.75厘米(límǐ)厚度计算)加工的出材率可增加15%以上,加工产生的石粉减少85%~90%,加工时噪声降至百分贝以下。

  这样一款降本增效的“利器(lìqì)”,一经亮相便受到当地企业的追捧。而《南安市推广运用(yùnyòng)石材线(xiàn)锯促进石材企业增产增效若干措施》的出台,更彻底点燃了行业技术升级变革浪潮。越来越多传统(chuántǒng)石材设备生产商和专业的石材供应商纷纷加入“线锯大军”。仅半年的时间,就(jiù)有20多个线锯设备品牌崭露头角。

  记者从南安市(nánānshì)工信局获悉(huòxī),通过推广运用石材线锯等新(xīn)技术,南安石材业全行业出材率已由6年前的77%提升到目前(mùqián)的87%,石粉的年排放量已由20多年前的600万吨减少到目前的300万吨左右。

废料新生:点石成金的“绿(lǜ)魔法”

  那么,剩余(shèngyú)的300吨石粉该如何处理?

  活化、混炼、改性造粒……经过一系列精密工序,令人头疼(tóuténg)的石粉堆摇身一变,成为坚固耐用的包装箱。日前,在国启新(qǐxīn)材料有限公司(下称“国启新材料”)生产车间内,一批“脱胎换骨”改造后的包装箱沿着(yánzhe)自动化生产线鱼贯而出(yúguànérchū),开启全新的“生命旅程”。

  用废弃石粉(shífěn)生产的各式包装箱

  “这款石塑箱最大的亮点在于原料(yuánliào)的循环利用。”国启新材料负责人郑伟志谈及研发初衷时表示,“石材加工剩余(shèngyú)的石粉,用传统方式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。如果能实现再利用,岂不一举两得?”于是,郑伟志与(yǔ)国内知名高校联合成立专业团队,先后投资1.5亿元,以无机盐石头(shítou)母粒为(wèi)原材料,将80%的石粉与树脂结合,生产出兼具轻量化、高强度和可回收(kěhuíshōu)特性的石塑箱。

  据介绍,该款产品已通过九牧集团旗下陶瓷工厂的测试。相较于传统瓦楞纸箱,石塑箱(shísùxiāng)具有防水、防潮、耐磨、可定制等(děng)特性,在工业与重型机械零部件、医药与医疗用品包装以及出口与跨境物流(wùliú)等多个领域展现出(zhǎnxiànchū)替代传统包装的潜力。这种就近取材的模式,更大幅降低了企业(qǐyè)物流成本,尤其适合南安(nánān)另一大千亿产业——水暖卫浴产品的仓储运输,进一步形成“本地资源—绿色产品—产业配套”的闭环(bìhuán)生态。

  更可贵的是,环保价值并未推高成本,石塑箱的价格与传统纸箱持平。目前,泉州本地一些大企业即将改用这种石塑箱。“我们将引进6条(tiáo)生产线,年(nián)产石塑箱6万吨(wàndūn),可实现(shíxiàn)产值约2.5亿元,年消纳石粉等固废约8万吨。”郑伟志说,“我们还(hái)将持续投入研发,争取让箱体的石粉含量突破90%。”

  近年来,南安还大力推进循环经济(jīngjì)新技术,促成国内(guónèi)多家研究(yánjiū)机构高端科创平台落地(luòdì),累计申请专利42项、成果转化应用13项。特别是石材行业年消纳石粉能力已超400万吨,可实现全部石粉就地消化处置。

  从切割缝的毫米级精进到石粉的百分百重生,南安石材产业的“绿色变(sèbiàn)奏曲”已响彻(xiǎngchè)全产业链。石材线锯切割从技术突破到装备应用,再到标准制定的全面引领(yǐnlǐng);石粉处理从企业家(qǐyèjiā)谈及色变的“硬骨头”到循环经济的“香饽饽”——这场变革背后,是南安这座(zhèzuò)“世界石材之(zhī)都”对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执着求解。(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肖蔚男 通讯员 黄钊伟 林婧 文/图)

南安石材产业绿色转型之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